close


發生爆炸的輸油管,附近地面爆裂。
  ■ 社論
  從常識而言,輸油管線明顯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險,絕不該緊挨居民小區,那麼,這條新建的輸油管線,當時是如何通過評估的,管線附近居民是否知情?
  11月22日凌晨3時許,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一輸油管道發生破裂事故,造成原油泄漏。上午10時許,搶修過程中,管道破裂處起火,突發爆炸,截至14時23分,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,166人受傷。
  爆炸發生於一瞬,而事故隱患早已潛伏。最為弔詭的是,本來是亡羊補牢的搶修,居然造成瞭如此重大的事故後果,其中到底有幾許天災,幾許人禍?真相有待於進一步調查。
  但從目前報道所暴露的一些新聞細節看,人們難以消除對於輸油管道安全的疑慮。據報道,初步查明是管線漏油進入市政管網導致爆燃發生,可是,漏油為何輕易能進入市政管網,輸油管道距離市政管道為何如此之近,相關設計是否存在缺陷?
  另外,從新聞中可知,爆炸離居民區非常之近,附近小區門口本來有一個保衛室,但是爆炸之後已經被夷為平地,現場只留下一個大坑。從常識而言,輸油管線明顯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險,絕不該緊挨居民小區,那麼,這條新建的輸油管線,當時是如何通過評估的,管線附近居民是否知情?
  近年來,一些石化企業屢屢發生事故,據媒體報道,2010年至2013年,石化企業共發生至少6起重大事故。無論是重大事故,還是一般事故,都應當引發企業和管理部門的高度警覺。可現實卻是,事故之後,相關企業也會進行全面整頓,強調加強監管,處理一批相關責任人。但令人困惑的是,這些舉措似乎並未遏制事故的高發。凡此種種,不免讓人疑問,相關企業對於類似事故,是否有著真正深刻的反省與改進,許多事故之後的調查,是否做到了追根究底?
  安全責任是看不見的良心,也是衡量企業文化的標準之一。這些常態化的安全管理舉措,從立項到規劃,從日常運行到相關檢查,再到事故發生後的完善,莫不高度依賴背後管理職能的理性與責任心。而頻繁發生的石化安全事故,則會加劇社會對於石化安全性的疑慮。近年來社會關於石化項目的安全爭議不斷,曾在廈門、大連、寧波等地引發爭議的PX(對二甲苯)項目,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。
  而要杜絕這樣的情形再現,從技術層面看,包括石化企業須對全國包括輸油管在內的所有設備進行安全排查,對不合理的日常管理舉措重新修改,落實責任到人,重新梳理安全保障思路、重整責任格局。此外,對於石化企業事故,無論大小,建議其他職能部門主動介入,通過客觀獨立的調查,還原事故真相,提出治本之策,這也是國際通行準則。
  所以,每一起事故,都應成為仔細解剖的麻雀,通過外部調查及問責,查清責任,找出企業自我監管,以及政府監管機制的癥結所在,這樣的機制,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重化工業的安全,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不受威脅。
(編輯:SN07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t77ttpo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